皮膚癌|地獄廚神Gordon Ramsay患皮膚癌留巨疤 戒4大致癌行為忌不搽防曬 8類人高危醫生教1招自測
綜合外媒報道,Gordon Ramsay前日(8月30日)於IG公開自己罹患皮膚癌消息,當中亦有分享治療過程。他指發現問題後有立即求醫,並隨即確診為皮膚癌。其後他接受專業醫療團隊的診斷和治療,手術後經已康復,再次對醫療團隊表示謝意。
術後留長疤 地獄廚神:不是做拉面皮
Gordon Ramsay在帖文附上術後疤痕照片,可見傷口位於臉部左耳下方,外觀頗為嚇人,但他就不改搞笑本色指:
「我保證沒有做拉皮手術,如果有我肯定會要求退款。」
Gordon Ramsay又於帖文提醒大眾外出時要做好防曬,減少皮膚受傷風險。據《Daily Mail》報道,Gordon Ramsay罹患皮膚癌屬於「基底細胞癌」,常見於長期曝曬的部位如臉部、頭頸及耳朵。
專家建議正確防曬以預防曬傷及中暑
衛生專家提醒,外出前應於30分鐘前塗抹防水及SPF30或以上的防曬乳,每2小時補塗一次,如流汗或游泳則需更頻密補塗。此外,水上運動建議盡量避開上午10時至下午2時的高紫外線時段;外出時建議選擇通風及陰涼處活動,以減低曬傷及中暑風險。
6款滿分防曬產品
消委會《選擇》月刊第528期曾測試30款適合日常面部使用的防曬產品,其中有6個樣本獲評5分滿分,其中不乏「Chanel」、「Nivea」等著名品牌,包括:
- Chanel(UV Essential Protection Globale Complete Protection UV Pollution)/大約售價:$485
- Nivea(冰感防曬乳液SPF50)/大約售價:$85
- Seba Med(Multi protect sun lotion)/大約售價:$185
- Vichy(清爽保濕防曬日霜)/大約售價:$240
- Bioderma(高效輕爽防曬乳液)/大約售價:$220
- Cancer Council AU(Sensitive Sunscreen)/大約售價:$89
1年逾千港人患皮膚癌
皮膚癌是香港第九大常見癌症,每年新增超過1000宗個案,2023年共有75人因此死亡。香港浸信會醫院整形外科專科醫生王小圓曾於東方新地專欄撰文指出,皮膚癌的外觀多樣,不一定是黑色或不規則,有些甚至看似普通疤痕或濕疹等良性皮膚問題。其實,任何年齡都可能患上皮膚癌,因此防曬應從小做起。雖然大家都知道防曬的重要性,但不正確使用防曬霜或忽略其他防護措施,仍無法提供足夠保護。
王小圓指出,皮膚癌主要種類包括「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及「黑色素瘤」,其中Gordon Ramsay所罹患的「基底細胞癌」如在華人身上出現多會呈黑色、表面有珍珠光澤和微血管擴張,邊緣隆起或有潰瘍,生長緩慢。
基底細胞癌4大特徵
皮膚科專科醫生胡惠福接受《日日健康》醫聊室訪問時指出,基底細胞癌多會出現以下特徵:
- 多見於頭、頸和上身等陽光暴露位置
- 呈細小而周邊向上起伏的珍珠狀丘疹,表面微細血管擴張
- 當腫瘤增大時,其中央呈潰瘍、結痂、出血,但無法痊癒
- 一般生長速度慢,絕少擴散
8類人易患皮膚癌
胡惠福指出,以下8類人有較高風險患上皮膚癌:
- 多痣人士
- 有近親曾患黑色素瘤之人士
- 曾長時間曝曬之人士,尤其兒時經常曝曬
- 皮膚白皙,曬不黑但易灼傷之人士
- 免疫系統較弱者,例如曾接受器官移植、愛滋病毒(HIV)患者
- 工作上常接觸砷、瀝青、焦煤等油類化學品的人士
- 如曾患皮膚癌,不排除會在原位或身體其他部位復發
- 如曾接受放射治療,年事漸長後,患皮膚癌,特別是基底細胞癌的風險會較高
簡易方法自測老人班VS皮膚癌
胡惠福醫生續指,痣是良性的黑色素細胞增生,但是黑色素細胞也有可能出現癌變,形成惡性黑色素瘤。 如果黑痣具有ABCDE法則等外觀上的可疑特徵,便有機會是黑色素瘤:
- A (Asymmetry): 黑痣出現形狀左右不對稱
- B (Border): 黑痣的邊緣不規則
- C (Color): 黑痣的顏色不均勻、有多種顏色
- D (Diameter): 黑痣的直徑大於0.6厘米
- E (Evolution): 黑痣出現快速變化,例如變大、突起、表面出現潰瘍或流血等
如何分別老人班與皮膚癌?
脂漏性角化症,俗稱老人斑: 是一種良性的表皮增生,數目由幾個到數個不等,顏色通常是啡色到深黑色,大小由幾毫米至幾厘米不等,以胸部,背部,頭臉部及四肢是最常見的生長部位,有時像泥膠黏著在皮膚上。
黑色素瘤皮膚癌:是一種嚴重的皮膚癌,可以是扁平的斑塊或凸起的結節腫瘤,有快速長大、形狀不規則、顏色不均勻、流血、潰瘍等症狀。有部分黑色素瘤與顏色較深的脂漏性角化症不容易區分,必須接受皮膚切片檢查才能確診,並盡早開始治療。